2025年11月,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发表了一篇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讲话,明确阐述了中国未来五年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,打造“国家队Web3”生态的远景规划。这一规划立足国内,放眼全球,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,构建全球领先的合规Web3生态体系,推动国际金融规则创新。

“双引擎”驱动新生态:区块链与数字资产的融合
根据陆磊的讲话,中国将在2025年至2030年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,构建“双引擎”体系。具体而言,这一体系包括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和合规数字资产平台:
·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平台: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改造,推动数字人民币实现“支付即结算”,覆盖国内消费、政务及跨境场景,并在上海设立国际运营中心以支持全球化推广,重点推进mBridge等国际合作项目,实现跨经济体支付系统的区块链互联互通;
·合规数字资产平台:在香港和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现有资产的Token化(包括债券、黄金、供应链资产等),探索合规、监管明确的资产交易和托管体系,为资产数字化奠定清晰的操作标准。
“双引擎”的提出和实施表明,中国的Web3战略并不仿效海外市场去中心化虚拟货币模式,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,服务实体经济的合规金融体系为目标。
中国Web3五年路线图:分三阶段步步推进

中国Web3发展战略将在未来五年的三个阶段逐步实现,并为国际数字金融生态塑造全新规则。
第一阶段(2025-2026):试点与基础设施建设
在此阶段,中国将围绕“双平台”建设展开重点攻坚。数字人民币平台将实现跨境支付和国内重要场景的全覆盖,而合规数字资产平台则将在香港和上海试点运行资产Token化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央行将进一步强化对无监管虚拟货币的打击力度,规范市场秩序,明确“合规入、炒作出”的监管逻辑。
第二阶段(2027-2028):扩容与协同
第二阶段将重点推进跨区域和跨领域生态的融合和扩展。例如,在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等区域之间实现数字人民币与Token化资产的无缝流通。与此同时,国际合作项目mBridge将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,包括东盟和中东,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绕过SWIFT,实现人民币的秒级跨境支付。此外,将继续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政务、供应链等领域的深度应用,进一步挖掘技术价值。
第三阶段(2029-2030):成熟与全球输出
最后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全球合规Web3标杆。中国将构建全国统一的区块链数据基础设施,实现政务、金融、产业等领域数据可信流转。同时,数字人民币将由支付工具拓展至金融工具,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资产,在全球范围内输出中国的Web3标准与技术生态。
关键技术与监管方向:服务实体经济,守住合规底线
围绕区块链和Web3,中国的规划将主要依赖联盟链等技术,通过隐私计算和跨链互通赋能区块链网络扩展。此外,央行、地方政府(如上海、香港)和持牌金融机构将成为关键执行主体,形成“政、银、产”协同推进模式。
中国Web3生态清晰界定了全球数字金融的“两条路”:鼓励国家信用主导、技术支撑的合规数字金融,同时严打无监管的虚拟货币与去中心化金融(DeFi)。陆磊明确表示,“合规、无损、互通”三大原则将是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标准。
重塑国际支付规则,开创新金融格局
基于区块链技术与数字人民币的深度结合,中国正推动国际支付基础设施格局全面革新。通过mBridge等项目,中国积极探索以区块链为支撑,实现多币种、秒级直通的跨境支付范式,规避传统国际支付网络的痛点与限制。数字人民币正在从试点走向全球,期待成为国际金融舞台上的重要“游戏规则制定者”。
中国引领合规Web3全球发展
这一规划强化了中国在区块链及数字金融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,也为国际金融生态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转型蓝图。从依托数字人民币开展跨境支付,到逐步试点资产Token化,再到推动区块链与金融、政务、贸易的深度融合,中国正以清晰的路线图和严谨的执行力引领新的Web3时代。
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认为,通过构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合规数字经济新体系,中国正在为跨境支付、资产数字化与全球Web3生态设定全新标准。这不仅是支付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的革新,更是国家层面对未来全球金融秩序主导权的战略部署。